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怎么玩一局定胜负 > 新闻动态 > 汶川地震中,丢下学生逃跑的北大才子“范跑跑”,13年后怎么样了
汶川地震中,丢下学生逃跑的北大才子“范跑跑”,13年后怎么样了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5:57    点击次数:147

在阅读之前,先邀请您点一下“关注”,这样不仅方便随时查看更多优质文章,也能更好地参与讨论与分享,感谢支持!

---

2008年,是一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年份。这一年,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,全国人民沉浸在欢腾与自豪中;同样,这一年也因汶川“5·12”特大地震而让整个国家陷入悲痛。希望与绝望在这一年交织,也由此诞生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。

在汶川地震中,许多老师为了保护学生不惜牺牲生命。比如映秀镇29岁的数学老师张米亚,在地震发生时,他张开双臂紧紧护住两名学生,孩子们活了下来,而他却永远倒在废墟中。他临终前的话“摘下我的翅膀,送给你飞翔”,至今令人泪目。

然而,与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另一位老师——范美忠。他在地震发生时丢下学生独自逃生,被舆论讥讽为“范跑跑”。那么,十五年过去,这位颇具争议的老师如今境况如何?

展开剩余87%

---

范美忠其人

范美忠,1977年出生于四川贫困家庭。因学习成绩优异,他在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,成为家乡眼中的骄傲。然而进入北大后,他对西方自由、民主思想颇为推崇,并立志成为教师,将自己的理念传播给学生。

但他的教学并不顺利,经常在课堂上谈论与课本无关的内容,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,换过几所学校后,最终于2005年来到四川光亚中学。在这里,他安分上课,师生普遍认为他是一名教学能力不错的老师。

那一天的选择

2008年5月12日下午,范美忠正在授课,忽然感到剧烈晃动。他起初让大家不要紧张,但下一秒,强烈的震感让他立即扔下课本,夺门而出,拼命跑下楼冲向操场。整个过程中,他没有喊一句提醒学生的话。

当他站在空旷的操场上,才发现周围只有自己。后来,学生们陆续逃出来,他反而质问他们:“你们怎么不跑?”这一举动让学生们既委屈又愤怒:平日里常挂在嘴边的价值观,此刻却荡然无存。

事件曝光后,社会舆论哗然。在无数教师用生命守护学生的背景下,范美忠的举动显得格外刺眼。但真正点燃争议的,不是他“逃跑”的行为,而是之后的态度。

---

一篇文章引发的风波

事发不久,范美忠在网上公开撰文,为自己辩解。他直言:“在那种情况下,我只顾自己生死,即便是母亲我也不会管,或许只有我的女儿能让我牺牲。”

这篇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。在全国上下赞颂英勇教师的氛围中,他的“冷血言论”显得格格不入。网友们愤怒的不仅是他的逃生选择,更是他“理直气壮”的宣扬。于是,“范跑跑”这一外号迅速传遍全国。

一些人批评他“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”;也有人指出,如果他当时哪怕喊一句“地震了”,都不会遭到如此强烈的抨击。甚至连他的母校北大也不得不公开声明:“北大也以范美忠为耻。”

最终,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,教育局认定其行为有损教师形象,他不得不辞职,退出了公众视野。

---

离开讲台后的生活

离开学校后,范美忠凭借北大背景,很快找到了一份讲师工作,教授所谓“人文素质”课程。然而,由于其过往争议,这一身份再次引发社会质疑。随后,他辞职回乡,与妻子开办了一所私立学校。

学校位于偏僻山区,逐渐吸引了一些认可他理念的家长前来报名,生活算得上安稳。此后,他沉迷于哲学研究,尤其痴迷先秦道家思想,常常手不释卷地研究《庄子》。

有一次,他甚至感慨说:“如果早知道那些房屋是木制的,不会轻易倒塌,我当时就不会跑了。”这句话透露出些许后悔,但已无法改变他在公众心中的形象。

---

争议背后的思考

事实上,在汶川地震中,类似于范美忠那样选择自救的老师并非只有他一个。但其他老师要么在临走前大声提醒学生,要么事后选择沉默。他们或许懦弱,但也懂得收敛。而范美忠的不同之处,在于他不仅“逃跑”,还高调为自己辩护,甚至与网友对峙,才让舆论愈演愈烈。

在中国文化中,人们向来敬仰舍己为人的英雄,同时也能理解普通人的恐惧与无助。但当一个人将“懦弱”合理化,甚至当作“正确的选择”去宣扬时,就难免遭到集体声讨。

如今,十五年已过,范美忠依旧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。他的选择是否值得理解?他的态度是否值得反思?或许,答案早已存在于每一个读者的心中。

---

历史,不只是记录英雄,也映照人性。你认为,范美忠的做法,该谴责,还是该理解呢?

发布于:天津市